凉山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 自治县 凉山州

凉山州

2024-01-04 1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行政区划

  1950年3月西昌解放,年底成立西昌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4月政务院决定,将西昌专区的大凉山地区划出,设立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西凉同属西康省。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西、凉改属四川省。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所属米易县、盐边县,划归渡口市(现攀枝花市),其余8个县并入凉山州。1984年4月,峨边县、马边县划归乐山地区。至1990年底,凉山州辖西昌市、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共17个县(市)。首府设西昌市。

  行政区划及土地面积(2010年)

  单位:个

 

县、市政府驻地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乡 

 

镇 

 

村委会 

村民小组 

居委会 

居民小组 

   

民族乡 

 

街道办事处 

全州 

 

60423 

537 

13 

75 

3745 

19789 

110 

718 

西昌市 

西昌市 

2654 

29 

231 

1787 

29 

325 

木里县 

乔瓦镇 

13253 

28 

113 

603 

盐源县 

盐井镇 

8388 

26 

247 

1857 

42 

德昌县 

德州镇 

2284 

20 

137 

989 

42 

会理县 

城关镇 

4528 

44 

303 

2192 

12 

86 

会东县 

会东镇 

3227 

51 

318 

1804 

33 

宁南县 

披砂镇 

1667 

19 

125 

823 

25 

普格县 

普基镇 

1905 

31 

153 

756 

20 

布拖县 

特木里镇 

1686 

27 

190 

1010 

金阳县 

天地坝镇 

1587 

30 

177 

803 

10 

昭觉县 

新城镇 

2698 

46 

268 

837 

喜德县 

光明镇 

2206 

17 

170 

602 

冕宁县 

城厢镇 

4423 

32 

224 

1199 

越西县 

越城镇 

2256 

36 

289 

968 

20 

甘洛县 

新市坝镇 

2156 

21 

227 

839 

美姑县 

巴普镇 

2573 

35 

292 

1492 

64 

雷波县 

锦城镇 

2932 

45 

281 

1228 

20 

 

  历史文化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西汉司马迁、蜀汉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等都曾有在凉山游历、活动的记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途径境内10个县市,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凉山“一步跨千年”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9年,原凉山州和西昌地区合并,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民族文化

  凉山,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地区。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太阳历,历经千年风雨,凉山成为全国彝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地区。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狂热奔放的火把节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以及热情豪爽的饮食文化和泸沽湖摩梭母系民族文化、木里藏乡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相辉映。"彝族火把节"和"彝族漆器艺术"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凉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是海南、胜似海南,是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秀美,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160多个,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等著名景点充满了仙境般的神奇与美丽。这里是嫦娥飞天的地方,州府西昌市被称为"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顿"。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巧渡金沙江,举行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和彝海结盟。

  经济发展

  2015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全州切实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入实施“三大片区发展战略”,着力资源转化、产业支撑,投资拉动、扩大内需,改革攻坚、保障民生,全州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201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14.84亿元,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58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8%;第二产业增加值648.65亿元,增长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第三产业增加值402.61亿元,增长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0%。人均GDP达到28276元,比上年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为20.0:49.4:30.6。

  非公经济发展较缓。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29.74亿元,增长1.6%。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9.19亿元,增长2.9%;二产业增加值438.02亿元,下降0.3%;三产业增加值202.53亿元,增长6.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6%。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7%。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0%,衣着类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0%。

  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7.4%,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0.3%,重工业产品下降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5.9%。

  二、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48亿元,增长4.6%。

  种植业增产增效。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21万公顷,增长1.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8.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3.30万吨,增长2.5%,平均亩产301.2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中,油类作物产量4.67万吨,增长6.2%;烟叶(未加工烟草)产量13.39万吨,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2.77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123.04万吨,增长7.3%。

  生态建设顺利推进。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6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1160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3.0%。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2‰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486.05万头,下降2.7%;羊出栏299.35万只,增长3.8%;牛出栏30.61万头,增长4.6%;家禽出栏1734.26万只,增长3.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5.74万吨,增长0.1%,其中猪肉产量34.14万吨,下降1.2%;羊肉产量5.13万吨,增长3.9%;牛肉产量3.49万吨,增长4.6%;家禽肉产量2.62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4.72万吨,增长2.7%;蚕茧产量2.55万吨,增长0.8%。实现畜牧业产值177.32亿元,增长3.4%。

  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42万公顷,新增0.42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69万吨,增长0.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7.98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市场需求影响,工业生产有所下滑。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2.04亿元,下降3.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6%,销售产值下降16.0%。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7948.10万吨,下降18.3%;铜选矿产品含铜量5.80万吨,下降23.7%;铅选矿产品含铅量5.80万吨,下降73.5%;锌选矿产品含锌量12.20万吨,下降52.5%;磷矿石(折含P2O530%)产量505.20万吨,增长26.2%;发电量961.94亿千瓦小时,增长10.6%。成品钢材产量324.40万吨,下降6.8%;水泥产量431.80万吨,下降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7.74亿元,下降16.8%;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94.80亿元,下降24.6%;利税总额为168.73亿元,下降18.0%。企业总资产贡献率9.11%,流动资产周转率2.7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9.7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0.5%,比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亏损额39.12亿元,上升98.1%;产销率95.7%。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45亿元,增长12.1%。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19亿元,增长1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增强投资拉动。年末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0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7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29.69亿元,增长132.8%,第二产业投资461.68亿元,下降13.7%,第三产业投资581.80亿元,增长16.7%。基础设施投资190.52亿元,增长21.8%,产业投资465.67亿元,下降8.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316.11亿元,增长34.2%,其他投资62.20亿元,下降50.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1.38亿元,增长5.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8.67亿元,增长102.3%。

  主要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33.55亿元,增长92.2%;采矿业投资52.00亿元,下降9.1%;制造业投资56.59亿元,下降1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49.75亿元,下降1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2.27亿元,增长4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2.08亿元,下降13.5%;教育业投资24.64亿元,增长36.6%。

  全年投产项目达到74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72.3%。新增固定资产666.89亿元,下降17.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2.1%。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商品零售额417.82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79.42亿元,增长13.9%。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366.17亿元,增长10.5%;乡村市场零售额为131.08亿元,增长12.5%。

  批发零售贸易业规模持续增大。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874.75亿元,增长10.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89.16亿元,增长6.9%;零售业销售额485.59亿元,增长12.8%。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29.51万人次,增长17.81%;旅游总收入251.66亿元,增长33.17%;全年旅游外汇收入0.93万美元,下降97.42%。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3个,协议引进资金597.98亿元,增长33.6%;实际到位资金507.44亿元,增长9.1%。

  全年出口创汇8610.22万美元,增长4.58%。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958公里,增长4.1%,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0016公里,增长7.5%,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2.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44182万吨公里,增长10.7%,旅客周转量281274万人公里,增长12.8%。

  邮电通讯业平稳增长。全州邮政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22亿元,增长4.1%。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67.08万户,增长129.7%;公网电话用户达568.25万户,增长62.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6.47万户,增长83.4%,移动电话用户501.78万户,增长60.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略有下降。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57.88亿元,下降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7.07亿元,下降4.7%,其中:税收性收入61.71亿元,下降5.9%。公共财政支出完成417.32亿元,增长14.1%。

  金融。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0.66亿元,增长7.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00.41亿元,比上年净增44.94亿元,增长6.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4.35亿元,下降4.7%;中长期贷款余额456.96亿元,增长4.2%。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431.35亿元,增长208.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国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深入实施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彝区、藏区“9 3”免费职业教育。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358所,在校学生数83.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7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专任教师4.58万人,比上年增加0.30万人。

  基础教育。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146所,招生10.27万人,在校学生55.5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14%,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9.00%。普通中学196所,招生8.68万人,在校学生24.73万人。

  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和技术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1.03万人,职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79万人。

  高等教育。西昌学院本年度招生4355人,毕业3788人,在校学生1586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749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27个,其中省部级项目42个,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8个,藏书量76.56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577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机构17个。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4.06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2.73%,广播人口覆盖率80.36%。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三种,发行量1452.07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100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95.48万人,参合率达99.4%,统筹支出医疗费用补助(含家庭帐户支出)16.67亿元,增长22.4%。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88个,病床位2161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472人,其中:执业医生6630人,护师护士7973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妇幼保健站18个,拥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721人,妇幼保健技术人员634人;乡镇卫生院571个,拥有执业医生1832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2014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511.78万人,增长1.0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82.34万人,占总人口的55.2%;彝族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51.74%。全年出生人口6.76万人,出生率为13.28‰;死亡人口2.44万人,死亡率为4.7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1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31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4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18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9422元,比上年净增1158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78元,增长11.2%。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764.83亿元,增长11.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517.40亿元,增长10.7%;农村居民储蓄余额247.43亿元,增长12.4%。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含职工)达到27.1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92万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7.36万人,保障金支出1.92亿元;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7.12万人,保障金支出6.74亿元。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75个,床位数12262张。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宜居环境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处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之间,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5万,其中彝族人口占52.5%,辖16县1市,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木里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

  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8.1℃,日照2500多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游,天空洁净清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雅称,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举世闻名的航天城、“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